跳至内容

评论| 感染率极高的Omicron变种病毒,却可能是COVID-19疫情终结者?

奥米克戎并不都是坏消息。种种迹象显示,它是一种“温和的病毒”,初步研究更进一步从分子层次揭示了其“低毒力”的部分机理。

感染率极高的Omicron变种病毒,却可能是COVID-19疫情终结者?
2021年11月5日中国北京,居民排队接受病毒测试。

自从11月底,南非首次报告SARS-CoV-2病毒的奥米克戎变种(Omicron Variant)之后,来势汹汹的奥米克戎在西方国家已成为COVID-19疫情的主要流行变种。美英加澳欧多国开始一轮新的新增病例高潮。奥米克戎在12月1日才传到美国,现已超过德尔塔(Delta Variant),成为感染个案的第一大变种。全美新案例每天竟达50万左右,是两年来最高。美国纽约、芝加哥、华盛顿等大城市本来疫情已受控,近日出现“近乎垂直式”的案例飙升。美国的医疗机构资源也重新紧张。欧洲一些国家刚刚放开,又不得不重新“欧洲式封城”。其他国家也都忐忑不安地严阵以待。全球防疫格局为之一变。在疫情面临不确定的同时,全球股市再次动荡。

奥米克戎和其他变种有何不同?它是怎么来的?对人类是祸是福?对防疫政策有什么影响?中港台的“清零政策”还应坚持吗?这些都是大家关心的议题。

病毒的变异

病毒出现变种非常普遍。由于基因组小,世代复制时间短等原因,病毒的演化速度比细胞生物快得多(病毒没有细胞,有人认为它根本够不上生物的标准)。而在病毒当中,RNA病毒(指基因载体为RNA)又比DNA病毒的基因突变率(mutation rate)快大约一百倍左右。这样一来,RNA病毒的基因突变率可高达其寄生细胞的一百万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就是一种RNA病毒。而且出现变种的可能,又随著病毒的流行程度而大幅增加。这不难理解:病毒总数多了,基数越大,出现变异的机会就越大。可见,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流行下出现诸多变种非常正常。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