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遁逃与超脱:投入身心灵产业的年轻人(下)

“我们都把身心灵当成谋生工具啊,所以问题不在于能不能拿来谋生,而是态度。”

遁逃与超脱:投入身心灵产业的年轻人(下)
林宛萦。

【编按】:太平盛世也好,绥靖乱世也罢,怎样的时局人都难免徬徨困顿时。有人奋力向外突围,亲身战斗;有人返观内在,寄托看不见的力量助己超脱。这些看不见的力量,或曰宗教,或说灵性,也有人统括为“身心灵”,却不见得都是玄虚不接地气的,将灵性发展成工具或手段以授人,也可以是一门职业,有的高度权威化,终成众人膜拜的大师,有些则揉合自己独特的专长或性格,成了“斜杠”的身心灵工作者,他们可能是理科背景的动物沟通师、开绘画班的通灵人、敲颂钵的乐手╱室内设计师,或在大型医院对病患的身心灵望闻问切的中医师……看不见的力量于他们,既是谋生的巧艺,也是存在于每个当下的自我观照和追寻。

好眠工作者:这些学校不会教,社会也不接受

林宛萦敲颂钵的房间,原本是她弟弟的卧房。弟弟搬出不再与她同住后,她花了很长的时间,把这两房两厅的老公寓慢慢整理成半开放的空间。除了自己的卧室,客厅、厨房和颂钵房,都可以用来举行课程、活动,或帮个案进行疗愈。

这一天,我是接受她施作颂钵疗愈的“个案”。在她的布置下,不刺眼的日光微微投射进来,榻榻米、座垫、植物,一排大小不等的颂钵,加上衬底的新时代(New Age)风音乐,为这间颂钵房营造出一股恰如其分的疗愈氛围。

林宛萦叮嘱我在榻榻米上平躺,闭眼,全身放松。接下来是一连串快速的听觉和触觉经验。她先后把不同的颂钵放在我的身体各部位敲击。强烈的音频和振频从外而内震荡著我的耳朵和身体。我的感官将这样的刺激解读为舒适而非不快的。印象所及,某些时刻我陷入即将入睡前的恍神状态,但并没有睡著。

比起“身心灵疗愈”,林宛萦更倾向用睡眠或休息来界定自己为人敲颂钵的效用。她为这个空间和自己想从事的工作型态成立了一个脸书粉丝页,上头的“关于”这么写: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