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我为中国孩子编撰英语教材:“我们一直在自我审查”

我们回避中国近代史的部分,也绝对不会碰当前的社会事件。

美国人S今年41岁,在中国大陆某海外大学出版社任编辑,主要负责面向中国的英语教育相关书籍。8月初次见面,选在S家楼下的咖啡馆。S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T恤、踏着拖鞋赴约。自从“双减”政策出台后,S的工作忽然按下暂停键,已经宅在家里好几天没有出门。

S在九年前来中国教英语,一开始在一个北方城市做小学英语老师,后来到某南方城市做英语教材编辑的工作。疫情期间,S选择留在中国,可漫长的疫情之后,S忽然发现自己身边的美国朋友都逐渐离开了。“双减”的到来让S更加迷茫,怀疑自己的坚持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以下是S的口述:

如果你是白人,你就会出现在每一张学校的照片里。

我在本科阶段学了中文。毕业之后,我有很多学生贷款要还,于是先去韩国教了几年英语。当时这些工作机会都是口耳相传的,没有广告,只有一堆网站。日本的声誉最好,工作的薪资也很可靠,但是那里生活成本太高了。中国的名声在当时并不好,好像有一些资产运作的问题。韩国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薪资不错,生活成本也可以接受。

在这之后,我念了一个东亚研究的硕士。我发现我喜欢上了教学,于是来到中国。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