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民众的“犹豫”或“挑选厂牌”的行为,政府不断呼吁、劝说民众“轮到你就去打”,甚至在民众抗拒AZ疫苗时,说出“英国女皇也打AZ”(实际上英女皇并未公布接种疫苗厂牌)等宣传词令,就是希望降低民众的疑虑,提高疫苗的接种剂数。各大网路论坛也开始出现子女苦恼发问,“家里的老人家怎么劝就是不去打疫苗,怎么办?”
事实上,这名为疫苗犹豫(vaccine hesitancy)的现象,并非台湾独有、也非Covid-19疫情中才出现。根据WHO的定义,疫苗犹豫是指“尽管有疫苗可用,但民众迟迟不愿或拒绝接种疫苗,导致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爆发流行”的现象。疫情持续肆虐、变种病毒来势汹汹的此刻,将疫苗犹豫当做一个正式议题来面对它,发展出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来缓解它,显然是台湾未来防疫工作的当务之急。
台大健康行为与社区科学研究所助理教授官晨怡,长期研究台湾疫苗犹豫议题。在她看来,台湾的疫苗犹豫具有哪些本土特色?疫苗犹豫该如何解决?台湾政府当前的风险沟通的方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端=端传媒;官=官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