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脏话(又称粗口)经常被文化论者视为突破社会禁忌的良性文化现象,但我们仍不能一概而论,而忽略个别与脏话有关事件中的语境分析。中国羽毛球手陈清晨在奥运比赛期间“爆粗”,不只是关于运动场上的不君子行为,更是中国民族主义与举国体制折射到国际体育赛事中的典范性事例。
事缘7月27日,陈清晨在一场跟韩国选手进行的奥运羽毛球女双赛事中,频繁地高声喊出拟似“我操”、“牛逼”等粗言,引起网民议论纷纷。港台网民多数认为,比赛中“爆粗”是不尊重对手、有违体育精神的行为,应予以谴责;但当中亦包含了嘲笑成份,部份人认为中国运动员文化质素低下,不懂国际体育礼仪。然而中国网民的反应则相当正面,不少人认为陈清晨的举动旨在激励士气,同时也表现她率性一面。当然,在奥运赛事中听到熟悉的汉语脏话,也挑起了中国网民的民族主义情绪,甚至掀起了一轮以“国骂”作为“国粹”的议论。
遇到灰色地带:小粉红与国际的落差
“国骂”一语出自鲁迅在1925年的文章〈论“他妈的!”〉。网上不少想当然的言论都引述这个典故,并声称在情绪高涨时爆出一句“他妈的”,是民族性的表现,有正面意义。但鲁迅原文的意思是说,当时中国仍有士大夫跟“下等人”的阶级之分,士大夫“口上仁义礼智,心里男盗女娼”,低下阶层要在嘴里反抗,就发明了一句“他妈的”,鲁迅看来,这“也还是卑劣之事”。因此,鲁迅论“国骂”,其实是迂回地批评社会的阶级不平等,而没有为脏话说项之意,我们亦难以将他的说法套用在现代语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