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15日台湾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宣布台北市、新北市进入“三级防疫警戒”以来,不时会在网路社交平台上,看到媒体、网友分享台北“空城”的街景,并表示台湾人进入了封城状态,或者夸奖台湾“自律”,甚或配上“看好了世界,台湾只示范一次,在两周之内解除三级(警戒)”等充满信心的字样。
确实,台湾的三级警戒措施,就强制力与限制范围,远不及于一些国家如中国大陆、法国、英国曾实施过的“封城”措施,但许多舆论从冷清寂静的街头、门可罗雀的商家来观察,认为台湾民众自发的表现已经进入准封城阶段,有助于短期战胜疫情。
如果从公开可获取的数据来看,台湾民众的防疫表现又是如何?端传媒整理了几项关键数字,描绘台湾在经历“人流控管”后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明显改变?是否已经达到国外的强力封城效果?有没有仍有一些防疫的可能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