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5月1号,作为中央政法委新闻网站的官方微博,“中国长安网”发了一张对比图,“中国点火VS印度点火”,点燃了微博的一场战火。在这张图下,叫好的留言和批评的留言互相对峙,旗鼓相当。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沈逸对此进行转发评论,和《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对沈逸进行转发回应之后。沈逸认为“中国长安网”的表态没有什么问题,并将那些同情印度、批评“点火”的网友称作“圣母婊”。
胡锡进对沈逸的言论不以为然,他认为,“普通中国人”在网上对印度冷嘲热讽没有问题,但官方机构的账号发表这种类型的言论则十分不妥。胡锡进随后也遭到攻击,被批评为“伪爱国者”,并殃及《环球时报》现役记者编辑。针对这波舆论高潮,本周端已推出《学者粉圈、民粹动员与流量经济:当民族主义学者沈逸“网暴”胡锡进》一文,探讨流量、学界与粉圈的交织。本文为第二篇,对争锋者的意识形态进行讨论。
围攻胡锡进
这一次,胡锡进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翻车,掀翻他的不是所谓的“恨国党”,而是作为他长期基本盘的“爱国者”,这些人宣称,胡锡进的“公知尾巴”终于露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