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为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林孝庭最新出版著作《蒋经国的台湾时代:中华民国与冷战下的台湾》导论,端传媒获出版社远足文化(读书共和国出版集团)授权刊出。
二○二○年二月,蒋经国私人日记于美国史丹佛大学胡佛档案馆正式对外界公开,这是继二○○六年蒋介石日记开放后,另一件引起全球华人社会与学术界瞩目的盛事。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蒋经国在中华民国总统任内离世后,三十余年来,其历史地位与评价仁智互见,也引发不少讨论;在台湾,怀念他的百姓,感念宝岛在其领导下,安然渡过内政、外交与经济上的重重难关,至今屹立不摇,特别是他在七○年代行政院长任内推动“十大建设”,带领台湾迈向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又在政治上启动本土化工程,大量提拔本省籍菁英,并于晚年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开启两岸交流之窗;对他怀有敌意者,视其为早年台湾“白色恐怖”主使者与执行者,主导情治工作,以国家安全之名,行破坏民主与人权之实,并要他为“孙立人案”、“雷震案”、“林义雄灭门血案”、“陈文成命案”与“江南案”等重大政治案件负起责任。海峡另一端的中国大陆,在过去一段时间民间舆论也曾出现一股“蒋经国热”,小蒋在台湾的治理经验是否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大陆的一面镜子,颇引起讨论与关注。无庸置疑,随着蒋经国私人日记的公布,以及这些年来中、外相关档案陆续解密公开,吾人得到一个走进其内心世界的宝贵机会,据此,以较为理性客观的态度来深入理解与研究蒋经国,提出新的历史叙述、诠释与观点,不但成为一个可能,更有其必要性。
早年经历
一九一○年四月二十七日,蒋经国出生于浙江奉化,父亲蒋介石,母亲毛福梅,从六岁起直到十二岁,他在家乡接受中国传统启蒙教育。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五年间,在上海与北京先后完成小学与中学教育之后,他决定前往苏联留学,并获得父亲的同意。此时正值中国国民党推行“联俄容共”政策,蒋介石所效力的广州国民政府内部充斥着俄籍顾问,中国各地不少有能力与影响力的家族,纷纷把子弟送往莫斯科的中山大学就读,学习并感染俄国大革命之后新苏联的进步气息与革命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