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禁用新疆棉花与抵制时装巨头,供应链的主导权在谁手中?

“市场发生一点点变化,都可能让一个产业消失,或者是让一个供应链变成破碎化。”

禁用新疆棉花与抵制时装巨头,供应链的主导权在谁手中?
2012年11月1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一位农民在一块田里采摘棉花。

编者按:围绕新疆棉风波的抵制、割席闹得沸沸扬扬,相关从业者的处境却鲜少被讨论。全球主流时装品牌禁用新疆棉花,对原来与其合作的中国棉农、纺纱厂、成衣制造商有什么影响?中国服装产业链能否脱离外贸,实现内循环?产棉大国和国际品牌之间,谁掌握了产业链的话语权?端传媒采访了棉纺织业供应链各环节的从业者,希望能够回应以上问题。

新疆棉为何被抵制?

全球服装供应链的“去新疆化”已经持续了大半年。最直接的法律依据出现在2020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 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 ),禁止进口来自新疆的产品,除非企业能向海关官员证明其产品不是由强迫劳工生产的。

这份法案在2020年3月由美国国会议员提出,用以回应2019年起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工人被强迫劳动的调查和报导。其中,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 ASPI ) 3月份发布的一份颇具影响力的报告称,83家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工厂存在雇佣新疆“再教育营”里维吾尔族工人的问题。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