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21世纪,我们才有了阿爆、9m88、魏如萱等女歌手⋯⋯而此前,在台湾,我们的女歌手多半是活在他人视角中,由男性意志创造,附身在众人附魔不可脱离母胎的想像中,一如90年代初陈小霞唱的〈傀儡尪仔〉,半数以上并没有办法拥有自己的神魂⋯⋯
1999之后,“女星”不再需要讨喜
日本观察者藤原新也说过,可更换衣服之娃娃如莉卡与芭比娃娃,对女童来说是社会化的入门。回想起来,台湾几十年来培养的女星,的确几分像“莉卡”与“芭比”,反映了我们单薄且缺乏多元性的女神文化。
改变点大概是1999年蔡依林的出现。让社会向往的“她”是可以随时更新人生的魅影,像一个梦幻的载体,因她浑身是普普艺术的实现,近年更是将自己的身体化为赛博格的想像(机器人、改造人),包括〈怪美的〉〈我呸〉人如娃娃的碎片化,充满了外界习惯将女艺人彻底客体化的反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