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9月立法会选举在望,去年11月香港区议会选举中多名政治素人当选,也包含艺术工作者。与“政治”相比,艺术总更强调创意与想像力,政治与艺术,冲突、掣肘还是互补?新时代、新世代的“艺术青年”与人们印象中的“艺术家”可有不同?艺术家区议员们奋身制度之内,屈指半载,艺术可为他们的地区工作擦出火花?
荔景邨区议员王天仁上任五个多月来,做过一些令街坊惊奇的事。比如说,有一次一个伯伯投诉厕所水箱冲厕力度不够,王天仁二话不说走上伯伯家,手执“士巴拿”(扳手)扭动水箱零件,成功令冲厕水回复“冲劲”。对比以前该区区议员周奕希老是穿西装黑鞋,一本正经,伯伯惊讶地道:“区议员也会亲手做这些事?”“如果我按正常程序处理,就要通知房屋署,他们联络外判维修商上去检查,然后再回复房署⋯⋯为什么我不试试即场处理?”王天仁解释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社工。”但他既不是社工,也不是水电工,而是一个以木材创作的艺术家。
王天仁2000年于中大艺术系毕业,其后20年间一直创作——他喜欢将回收卡板变成童趣动物木雕,亦活跃于本地及海外展览。他指自己从来不是走“高深”路线的艺术家,作品贴地易消化;2017年,王天仁更在深水埗开设“合舍”,对王天仁来说,所谓“艺术”,不是一面加诸己身的旗帜,“那种(艺术)特质,其实已融入一个人的判断及处事手法中。”他说。比如说,既然讨厌在制度内循程序守规矩,还不如直接解决问题核心,如即席修理马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