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贾选凝评《金都》:不是中港,而是两地具体的“人”的难处

时至今日,短兵相接的中港现实故事里,最不缺乏的就是冰冷仇视与无从扭转的恨,但这套戏却展现出了不必非此即彼“你死我活”去讲述中港差异的叙事可能。

贾选凝评《金都》:不是中港,而是两地具体的“人”的难处
《金都》电影剧照。

一般来说,如果一部新导演的作品初看时让人眼前一亮,那么看第二遍则很可能发现不少瑕疵:去掉了耳目一新的滤镜,从叙事到镜头的各种疏漏也就清晰可辨。但是《金都》却不会让人有这种感受。我看了两遍,依然惊喜,甚至在金马影展看第一遍时对于剪接方式(大量使用黑场过渡)的不适应,到了两个月后做“迷影精神赏”评审时再度重看,反而觉得很合理浑然。

以新导演的长片首作而论,《金都》的完成度足够出色,剧本圆熟,表演妥帖,原创音乐更让人惊艳;放在去年整个华语世界的新导演作品之中衡量,质素都属上乘——该片也获得了专门嘉许新锐导演的“亚洲电影奈派克奖”和“迷影选择荣誉”。它是一个温柔真切又不失对婚姻本质进行幽默探问的香港本土故事,也藉叙事巧思,带出了香港电影里近若干年来最柔软的一次中港关系诠释。

没有落入婚恋俗套

《金都》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剧作,它是几乎全靠戏剧冲突去推动的电影。小品故事里写好大命题很考验编剧功力,这套不但结构灵巧,矛盾的环环相扣与递进也设计得扎实。第一组矛盾透过“结婚与否”的适龄抉择,写出一对香港情侣对婚恋关系的不同看法;第二组矛盾则以“真假结婚”的巧妙搭界,用“香港男”和“大陆男”的形象对比,映射出现实权力格局之下中港关系的微妙变化。而这两组矛盾的彼此交织,又指向更深入的诚恳探寻:什么是自由?跳出婚姻乃至地域的框限,就能获得自由吗?在个性、观念乃至文化差异等诸多背景下,人们对自由的理解有何区别、会否转变?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