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首任总监曾是纳粹高官?柏林影展如何于历史瓦砾中迅速止血

“过去的历史是无法超克的,因为过去无法被改变。但是,闭眼不看过去,只会造成对当下显著的盲目”

世界三大影展之一柏林影展今年迈入第 70 届,在世人告别 21 世纪第二个十年、象征世代交替的时间点,柏林影展也展开了一番革新与更替。自 2001 年起担任影展总监的狄特・寇斯力克(Dieter Kosslick)在 70 岁之际,告别掌舵近 20 年的柏林影展,将引领影展走向下一阶段的任务交棒给双人组合——原任瑞士卢卡诺影展总监的卡洛.夏堤安(Carlo Chatrian)担任艺术总监,而拥有丰富产业经验的前德国电影协会主席玛丽埃特・里森贝克(Mariette Rissenbeek)担任执行总监。

这是柏林影展首度聘任双总监,意味著这个步入古稀之年的影展,面对影音串流时代的冲击下,企图在电影的艺术性与产业面向上,达到更精准、有效的专业分工与协调,以兼顾日益壮大的电影产业年度重要聚会欧洲电影市场展(European Film Market,EFM)、逐年增长的观众参与数,和近年来主竞赛片单常遭受水准日趋乏善可陈的批评,特别是在坎城和威尼斯影展的竞争之下,重新定锚柏林影展的未来。

风波里最大的风波

这个老字号影展的未来走向为何,新的团队将会带来什么样的革新,备受众人瞩目。然而,影展开始前便风波不断,包括位在波兹坦广场索尼中心的主要映演场地之一 CineStar 戏院,因为租约到期不再续约而关闭,使得影展少了十个影厅,必须另外从其他场地凑齐,才能补足需要的银幕数;主竞赛评审团主席杰瑞米・艾朗(Jeremy Irons)因为多年前关于反堕胎、性骚扰、恐同的言论,而在记者会上招致议论,尽管他第一时间澄清,但也难免让外界对他担任主竞赛评审团多了一层疑虑。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