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黎明:疫情恐慌与公共话语生态,一个批判性的观察

当下的公共讨论已经出现了话语权分布向民粹化倾斜的生态?

黎明:疫情恐慌与公共话语生态,一个批判性的观察
一间餐厅门外的连侬墙。

本文原发于作者 Facebook ,端传媒获授权转载。

近来随著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扩散,以及香港政府滞后且漏洞百出的防疫措施,香港民间掀起了社区自救的浪潮。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针对“大陆人”身份的言论和所谓民间防疫措施。

其中较为突出的例子包括某食店的“普通话人士概不招待(台湾朋友除外)”公告;支持运动的专页转发“误导大陆人购买情趣润滑剂”的截图,获得网民激赞。笔者身边也不乏因为“大陆人”身份或“讲普通话”而遭遇特别对待的例子,包括只因讲普通话就被隔壁邻居举报、投诉;甚至有人只因“大陆人”邻居将回港便举家坐飞机去星加坡(确诊数量高于香港)住酒店躲避。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