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进行式的“揽炒”,是手段还是目的?

进行式的“揽炒”,是手段还是目的?
2019年10月1日,黄大仙示威者被捕。

香港的抗议者,用了三天告诉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和她的团队,引用《紧急情况规例条例》的授权制定《禁止蒙面规例》是个多糟的主意。

“火上加油”的警告不幸言中,从上周五晚上的全港大骚乱到周日烽烟再起,今天(周一)下午再有另一场十八区游行号召。香港眼前的情况无比凶险,但我们并不想用“停在这里,够了!”或者“此时不要硬拼。”之类的父权姿态来谈论这件事。因为事态既然会走到这里,“凡存在即合理”,只不过这个“理”讲的是“事理必然”(rational)而不是“道德价值”(reasonable)。

过去三天,是博弈理论(Game Theory)中“谁是胆小鬼”的完美展演:两部汽车高速相向疾驰,谁受不了先转向的就会被认为是输家。但此时此刻,似乎可以仔细想一想抗争的支持者、示威者 —— 特别是勇武示威者心中“揽炒”的想像究竟是什么?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