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帝国容不下温和派?百年前的爱尔兰自治运动如何走向激进

伦敦的帝国遍布世界,但也正因如此无法灵活放下身段,最终,暴力冲突洗去了原先的温和派努力。

帝国容不下温和派?百年前的爱尔兰自治运动如何走向激进
在爱尔兰独立战争期间,都柏林的一个战后废墟。

英国脱欧,导致北爱尔兰与爱尔兰之间的边境管理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谈到爱尔兰问题,大多数人的记忆中,都会浮现出1960年代北爱尔兰共和军(Provisional Irish Republican Army)的一连串恐怖袭击。然而,当时的矛盾主要聚焦于北爱的不同派系之间。相反,华文世界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爱尔兰自治运动不断激进化到最终独立的过程,普遍未有著墨。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作为世所罕见的大帝国,在爱尔兰独立的过程中,却屡屡面对极大的决策挑战和鞭长莫及之感,最终失去对爱尔兰的统治。双方的决策和选择,则种下日后种种和爱尔兰统独及暴力冲突的因由。这段历史,对我们理解帝国型态和社会运动能有什么帮助?

镇压与自治运动的升级换代

12世纪末起便被入侵,最终于1801年并入英帝国的爱尔兰,历史上因宗教背景不同、政治权力、经济成果不平等,而激发过爱尔兰(特别天主教信徒)民众的多次反抗。然而,20世纪初时,爱尔兰民众却“进化”成了战士、杀手、甚至烈士。

1870年代起,爱尔兰本土兴起“自治”(Home Rule)议程,一群爱尔兰裔的英国国会议员们,于毕特(Issac Butt)的带领下,于1874年成立爱尔兰国会党(Irish Parliamentary Party),企图向英国国会争取爱尔兰自决——即维持在英国国内但成为代表爱尔兰的政党,在英国体制下自行立法及进行土地改革。该党的理念成为爱尔兰民众的主流认知,位居政治领导地位长达四十多年。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