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巨灾之后,大陆援建工程走进台湾南部乡村

2009年,莫拉克风灾发生,两岸分别由“胡温体制”与马政府领导,被称为两岸交流“最好的时候”,许多大型的交流项目正要启动,巨灾之后,大陆善款涌入灾区,成为重建的关键经费,也引发许多政治效应。此情此景,可说空前绝后,即便在十年后习近平的《告台湾同胞书》中,都不忘提起。

巨灾之后,大陆援建工程走进台湾南部乡村
2019年8月8日,马英九于高雄出席“小林村莫拉克重建10周年‘一起回家,好吗?’纪念活动”。

【编按】2009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带来豪雨,造成中央山脉南段区域严重受灾,共计造成670余人死亡。一场风灾,让中央山脉南端地貌大幅改变,同时也让台湾社会的容颜随之变幻。高雄、屏东、嘉义等地出现前所未有的“永久屋”社会实验,在浅山地区居民与灾难之间,注入了新的时间观念;来自大陆的高额捐款、援建项目成为舆论焦点,是一次让南部民众认识“陆援”概念的历史时刻。

十年后的今日,端传媒重新走访当年受灾的区域,看见居民努力重建的身影,回顾风灾给台湾留下的影响,也追踪重建政策在居民身上留下的痕迹。端传媒自8月8日起刊载莫拉克风灾十周年系列文章及特制页面,此为第三篇。


“总统好!总统好!”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