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钟晓烽:从港式幽默说起——反修例运动中的情感与抗争日常

持续超过一个月、且逐渐变为周末抗争的“反修例”抗争行动,确实展示了社会运动如何有机地融入日常生活的可能性。

钟晓烽:从港式幽默说起——反修例运动中的情感与抗争日常
2019年7月14日,香港沙田举行的示威活动中,警方与示威者在新鸿基经营的新城市广场内发生冲突。

经历六月的“完美风暴”,香港的七月,“反修例运动”仍然进行中。由7月1日的民阵游行打开序幕,当晚示威者自发占领立法会推上高潮,7月6日光复屯门行动,同日连侬墙散落社区,彩色便利贴遍满港九新界,7月7日九龙区“和理优”大游行;接连著的周六周日,已有市民和关注组织在上水、沙田发起社区游行,尝试将反修例的诉求扣连地区主题,连同7月28日将军澳和西环两区的“东西夹击”游行,这种走进社区日常的抗争手法,相信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

7月9日特首林郑月娥宣告“the bill is dead”,然而“the movement is still alive”,不计网上已进行或筹划中的连结型行动(connective action),区区连侬墙的攻守经已渐渐白热化。反抗运动发展至今,已有不少文章检讨和反思这次运动当中萌生的抗争智慧,笔者希望补充一点观察,谈谈抗争情感与日常。

大埔墟火车站行人隧道内的连侬墙。
大埔墟火车站行人隧道内的连侬墙。

由“幽默”说起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