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西兰基督城恐袭,除了具有独狼式袭击、白人至上主义意识形态、同时挑战主流对左右划分的一元化认识等特点之外,在传播方式上也具有互联网时代恐怖主义的特殊性——直播、游戏般的解谜符号、meme等,令袭击者的《宣言》在网上得到大量二次传播。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栏目近日发表了两篇评论文章,分别点评袭击者的意识形态,以及此次事件的传播特点。端传媒获授权转载第二篇,恐怖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的存在与传播,与读者共同思考。
恐怖主义符号迷雾:玷污日常语言
2019年3月15日,28岁的澳大利亚籍男子塔兰特(Brenton Tarrant)闯入新西兰 Christchurch 的两座清真寺实行枪击。嫌犯使用头戴的GoPro相机进行全程直播,包括他驱车前往清真寺到实施枪击的整个过程。死于枪击的人数在本文成稿时已达50人。3月16日,法庭以谋杀罪等罪名对塔兰特进行控告。关于塔兰特本人及枪击案的更多信息被揭露出来。
在枪击之前,塔兰特曾在网上发表长达数十页的宣言,表露这一事件的动机以及决心。枪击发生后,网站删除了直播视频以及这些宣言,并阻止用户传播这些信息的副本。根据塔兰特的自述,他生于澳大利亚的工薪家庭,没接受过大学教育,他用当健身教练赚的钱投资比特币,用这些收入开始周游世界。他宣称旅游经历改变了他很多,与其恐怖行为形成鲜明对比,他称自己并不讨厌穆斯林,之所以进行袭击,并不是针对穆斯林本身,而是报复他们对白人领地的入侵,他希望让他们回到原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