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包淳亮:除了“新冷战”与“修昔底德陷阱”,還能如何看待中美关系未来?

当人们把中国比喻为冷战时期的苏联,可能没注意到中国会是四个苏联。

包淳亮:除了“新冷战”与“修昔底德陷阱”,還能如何看待中美关系未来?
只要中国熬过了霸权交替的相持阶段,也就避开了“修昔底德陷阱”,并可以接替美国、成为所谓“自由秩序”的捍卫者,也就是世界体系的霸权国。

《纽约时报》在2017年11月22日刊文,介绍年度的一百本“值得关注的书籍”,好让读者在岁末年终、长假连连之际,有个消闲的参考。人们都说中国是如何的一个热门议题,但没想到一百本书中,与中国相关的只有这一本艾利森撰写的《注定一战》(Destined For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 台湾八旗文化出版,翻译为《注定一战?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不过如果去年美国出版的浩如烟海的著作当中,只能选一本与中国有关的,这本书倒也当之无愧。

从《注定一战》的谢辞,读者可以管窥作者的厚重人脉,以及这本书的权威性。他几乎与每一位还活着的美国国防部长、中央情报局局长共事过,几乎每一位美国核心圈的战略情报专家、中国研究学者,也都多少与他有一些交集。这是因为,他不仅在两位国防部长任内担任助理国防部长,且在哈佛大学任教达50年之久,学生故交遍布美国国防部、财政部与中央情报局高层。

“修昔底德陷阱”以前,西方已多次回答美中关系问题

2009年11月的北京之行,就让欧巴马对中国“幻灭”。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