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台湾政府跨部门会议纪录,透露了“管中闵事件”的哪些玄机?

台湾大学校长遴选风波陷入僵局,蔡英文政府怎么定性管中闵案?为什么主打方向从原本的“大陆兼课”、“论文抄袭”转向目前的“独董利益回避”?理解这场僵局最重要的一把钥匙,就是这两场跨部会会议。《端传媒》访谈了多名知情者者当事人,最大程度还原会议内容及关键细节。

台湾政府跨部门会议纪录,透露了“管中闵事件”的哪些玄机?
台大校长遴选当选人管中闵,在历经四个月的独立董事、抄袭与兼职的争议后,被新任教育部长吴茂昆驳回当选资格。图为2015年2月3日,管中闵卸任“国发会主委”时,挥手与同仁道别。

【编者按】:台湾大学校长遴选风波延烧至今无法落幕,教育部日前驳回台大校长遴选结果,台大12日召开校务会议,决议要求教育部“尽速发聘”管中闵为台大校长。

教育部曾经在4月10日、25日召开两次跨部会咨询小组会议,讨论政府对管中闵案的定性及处理方针。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柯志恩日前在脸书上公开相关与会人员名单。这两次会议都有全程纪录,教育部长吴茂昆原本承诺半个月内对外公开、上网,但之后教育部却将它列为“机密”,一年后才能公开。《端传媒》访谈了多名知情者,最大程度还原会议内容及关键细节。从会议中可以窥见政府不同部会、与会学者专家如何看待管中闵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吴茂昆,他在第一次会议时是主张管中闵不适任的“学者专家”;第二次会议,他因为接任教育部长,已经成了主席。

台大校长当选人管中闵至今未能上任,教育部日前为此召开两次跨部会咨询会议,讨论适法性相关问题。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柯志恩在脸书上公布与会人员名单。
台大校长当选人管中闵至今未能上任,教育部日前为此召开两次跨部会咨询会议,讨论适法性相关问题。国民党籍立法委员柯志恩在脸书上公布与会人员名单。

这两场会议如何组成?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