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是花莲大地震满三周月的日子。截至目前为止,花莲也仍旧面对着各种灾后重建的挑战,震灾影响所及,“防灾型都更”的提案也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事实上,在前年美浓大地震之后,政府火速推出《都市危险及老旧建筑物加速重建条例》(以下简称《危老条例》),在2017年4月25日在立法院三读通过。因数次地震灾难而生的“防灾型都更”,正在逐步改变台湾的城市样貌,但,它会是防灾万灵丹吗?
《都更条例》卡关,《危老条例》先行
《危老条例》从2016年12月29号行政院推出草案,到立法完成,只花了短短四个多月。相较起自2013年遭宣告违宪,应限期修法的《都更条例》,到目前为止,只完成了经违宪宣告确定的寥寥数条条文,整部都更条例仍待大幅翻修。《都更条例》草案在立法院历经两届立委的攻防,上个月才刚通过立院初审。
《危老条例》不仅在立法速度走了“快速通关”大道,在原始行政院版的草案中,更是赋予《危老条例》的申请案诸多豁免既有法规限制的特权,包括不受都市计划法高度限制、无须审议即齐头式给予容积奖励、没有最小基地面积限制、重建后若未移转则终身房屋税减半、完全不考虑文化资产…等等。引发民间、学者一片挞伐,批评《危老条例》是“都更太上皇”,也遭自家执政党籍立委尤美女、吴思瑶批评道:危老条例不能另开一条都更的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