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伍美琴:香港不缺土地和房屋,而是“患近视”、“患不均”

“土地和住房供应持续严重短缺”,是在香港深入民心的“常识”,但根据香港政府发表的数据和资料,这种说法却值得商榷。

“土地和住房供应持续严重短缺”,是在香港深入民心的“常识”,但根据香港政府发表的数据和资料,这种说法却值得商榷。土地方面,香港发展的建成面积不到25%,其余75%都是农地、灌丛、林地和草地(其中42%为郊野公园、特别地区和米埔湿地)。换句话说,如果我们好好规划剩下33%的土地,便可以设计成香港人特别自豪的生态聚落,既环保又能让人安居乐业。可是,这需要细心研究和作长期精致的规划,很多人会说,我们没有时间好好规划了,因为香港的房子太贵了,太多穷人住得水深火热啊,一定要增加土地、增建房屋,以解燃眉之急。我们的房屋供应真是那么紧张吗?

香港真的缺房屋吗?

根据2015年运输及房屋局(运房局)有关房屋的资料(图一),香港住宅单位的数目大约为267万个,其中118万是公营房屋单位(大约78万公屋和39万居屋单位)。私人永久性房屋单位为149万,其中至少有110万为私人房屋(注一),其余的是其他类型房屋,如别墅、新型村屋、简单砖石盖的建筑物 ,以及已经补地价可以在公开市场买卖的资助单位。

图一:端传媒设计部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