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杨路:中兴制造2018,与中国模式2025

目前,还只是在贸易战2.0的中后期,限制中国企业投资的措施尚未出台,中美经济就已经受到了不小的震撼。很难想像如果美国政府真的将贸易战升级到3.0,即全方位对抗或者制衡“中国模式”,那将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杨路:中兴制造2018,与中国模式2025
中兴通讯被美国商务部指摘违反和解协议,立即吊销中兴出口许可七年。作为一家关键技术极度依赖美国厂商,且鲜有替代方案的科技企业,中兴董事长承认企业已经陷入“休克”。图为2017年1月,中兴通讯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消费电子展的表演活动。

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中兴通讯的七年制裁,从2018年开始,刚刚好要到2025年结束。而那正是北京雄心勃勃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准备要大功告成的时间。中兴在2018年的故事,预示的是中美贸易摩擦之火,正在向经济模式之争快速延烧。

根据美国司法部声明,中兴通讯在2010年至2016年期间,违反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s, EAR),通过第三方公司,向受到美国经济制裁的伊朗出口了价值约3200万美元的美国产品,用于中兴在伊朗的电信基础设施项目。2017年3月,中兴与美国政府达成和解,同意以认罪和支付总共约12亿美元罚金为代价,换取“缓刑”,维持其在美国的出口许可。当时不少业界意见判断这是对中兴的“利好”──罚金虽巨,但吊销出口许可则是灭顶之灾。未料刚过一年,美国政府就发现中兴并未按照当时认罪协议要求,扣除35名涉事员工奖金(中兴称是自己首先内部调查发现,主动报告美国政府并纠正)。中兴因此构成再次违规,之前的“缓刑”也随即变成立即吊销中兴出口许可七年。此消息一出,美国供货商和合作方立即停止与中兴合作,而中兴存货很可能不超过两个月。作为一家关键技术极度依赖美国厂商,且鲜有替代方案的科技企业,中兴董事长承认企业已经陷入“休克”。

中兴事件有其内在逻辑,其本身起源早于当前的中美经贸摩擦,且在此之前已经多少尘埃落定,没想到却在中美剑拔弩张之际,戏剧性地二次爆发。从时间点上看,中兴事件的“凑巧”肯定有美国政府对此事“优先处理、定格处罚”的考量。但中兴本身的违规也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要硬说这是美国的“莫须有”审判也很难成立。而超过中兴事件本身的,则是这一轮贸易战波涛汹涌之下,中美两国的经济冰山,正在加速对撞。

美国到底抱怨中国什么?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