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我在与世隔绝的山林间,跟黑皮肤的缅甸人聊了聊

昂山素季或许记得独立建国时期的大缅族主义,但却也忘记父亲被暗杀前签订的协议,当中承诺:“边境地区人民将享有在民主国家里被视为最基本的权益与特权”。

我在与世隔绝的山林间,跟黑皮肤的缅甸人聊了聊
格劳海拔1320米,距茵莱湖仅50公里。在英属缅甸时期,这里曾是英国人的避暑胜地。居民过著自给自足的避世生活,整个缅甸观光客都不多,但旅行业已经慢慢开始。

端旅行将于2017年12月30日-2018年1月5日推出缅甸深度游,邀请自由记者阿泼同行,循著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George Orwell)在缅甸生活的足迹,行经仰光、曼德勒、卡塔等地,探寻他笔下《缅甸岁月》中那个如今看似开放民主,实则暗藏各式束缚的缅甸。

我来到缅甸前,在泰缅边境听闻的所有种族清洗与驱逐故事,都从缅甸独立这一刻开始说起。独立后,缅甸成为一个高度文化同质的国家,与少数民族数十年征战不断。是殖民引领了独立,带来了战争,但也因为独立,走向另一个悲惨的故事。

1943年独立战争开打后,不只英军和眷属,连境内的印度人和其他族群皆成为难民:“在当时,约有一百万人出走,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强迫迁徙。这也是英国史上唯一一次所有官兵携家带眷跟著军队撤退。据估计,高达八万人在逃难途中死亡,这些衣衫褴褛、饥病交迫又惊恐害怕的人潮,得要跋涉数百英里,穿越这片恐怖土地,走向通往孟加拉、曼尼普尔、那加兰(Nagaland)和相对安全的英属印度的山隘。几乎家破人亡。”,曾任《经济学人》东南亚通讯员的理查.考科特(Richard Cockett)在《变脸的缅甸》中如此写道。他还细细描述那些支持英军的克钦、克伦等族群所遭受的悲惨对待。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