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留学生活结束,现在要准备回香港了,跨国搬家的成本很高,要处理带回去的衣物书籍就很头痛。刚好,朋友说想去一个月一次的夏日市集摆摊,我想想也要参加,可以卖掉几件衣物让有缘人穿著也好。在收拾的时候我也问母亲意见,看哪些她想留,哪些我可以弃掉。我母亲问:“你穿过的,还有人要吗?”。
从小我都捡亲戚朋友的旧衣物去穿,但对于去深水埗或美芝等二手店买旧物,母亲都会抗拒,因为不知道“上一手”是谁,有没有病或带着什么恶运。以前一直浸泡在“厌旧”的文化中,这两年的德国生活令我对商品和旧物有了新的认识。
在德国,年轻人搬到新的城市,第一件事就是打听市集的日期,看哪个日子卖单车,哪一天是卖家具,从这样慢慢的建立起新生活。2015年,我只带着两件行李、一个背包就来到德国北部的城市基尔。住下来后,东西慢慢变多,但我买的新物很少。因为德国的垃圾征费系统,要弃掉旧物也不便宜。家居的垃圾都要在每家户的后院严格分类,分错的话,承办商可以拒绝处理或额外收费。大型的家具就要自行约回收商处理,都是要付费的。所以大家都有一种要付费扔垃圾,不如卖或赠给有缘人的心态。
除了在eBay拍卖以外,eBay kleinanzeigen是比较针对社区和城市的网站,很多时候都能买到邻居的家具。小城基尔逢星期一及四都是约定回收商收家具的日子,所以星期日及星期三都会有人放东西到街上,天气好的话,会有不少人在城里游走捡家具。如是者,我房中九成家具都是在街上捡来的,其余一成就是网上买二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