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从小吃碗到外太空,台湾清辉窑的科技转身

老字号如何从大众小吃市场转入专业小众市场?与当年生产小吃碗时容许细微瑕疵不同,精密工业陶瓷追求更高的良率、更微小的误差值,清辉窑的科技变身也有一段漫长的摸索期。

台湾小吃界与清辉窑曾有过深厚的革命情感──如同小吃店摊常备的黑醋或蒜泥,清辉出品的“生意碗”是台湾庶民美食数十载的好搭档,市占率曾高达六成,广受小吃店老板的喜爱。

食客或许从未留意手中食碗的模样,但是清辉碗曾经如此深入台湾民间、融入市井饮食的日常,翻开介绍台湾老派小吃的书籍,清辉的白底青花碗屡见不鲜,民众也许叫不出这些碗的正确名字,但对它的形貌并不陌生。

这些小吃店能持续使用绝版的清辉碗至今,多少证明了店家真心惜物,而这份情意通常也反映在他们对食物的坚持上,有点真本事,过得了岁月的考验。

如同香港茶餐厅的奶茶瓷杯、大排档的公鸡碗,清辉青花小吃碗连结了台湾战后的平民美食记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碗端起的不只是一碗热羹汤或一碗烧冷冰,还有在地的文化意义。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