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书记治国:中共党务系统如何控制国家机器?

在中国,党委书记领导的小圈子在行政、立法、司法各个领域都充当着实际决策者,国家机构政治制度设计也都围绕党务系统徐徐展开。

理解十九大,必须先了解中国政治的运作逻辑。因此,在会议召开前,我们希望透过一系列文章,为你揭开党国“红幕”,解密隐秘的政治规则。本文为该系列第一篇。

“书记”作为政治职务,源于苏联共产党对旧名词的改造。这个原本负责文书工作的低阶职务,在共产主义革命演化的过程中,逐渐跃升为最高领导的代名词。

在中国大陆,“党委书记”是最常被人们谈起又最神秘的专有名词。作为“中国共产党某委员会书记”的简称,它专指中国共产党在各级机构和单位党务系统的最高领导。近百万之众的“党委书记”们,大多数与普通人并无二致,他们生活在民众身边,甚至是你的亲戚、朋友和邻居,但他们在中国政治生态中却担当着无可争议的主角,拥有近乎无限大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南海到自治县,“党委书记”一直都是各级政治实体的最高负责人。1949年至今日,这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准则。

那么,党委书记及其背后的党务系统,是如何架在国家机器之上,实现权力最大化的呢?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