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冬病夏治:在污染成灾之前,试著让它足迹透明

夏日接近尾声,空气污染的季节又将来临。但在今年,台湾民众除了戴口罩、骂政府之外,还能选择参与「透明足迹」行动,自己的环境自己救。

八月的台湾,天清日朗,在冬季常是空污重灾区的嘉义市区,空气甚至清新到可以望见远方的玉山山脉,多数人多半已忘记在“紫爆”中求生的痛苦,放心地大口呼吸。不过,在难得的蓝天之下,由群众集资350万而启动的“透明足迹”计划仍没有停止运作,无论是工作团队或线上资料库,仍日复一日地抓取污染数据、揭露企业因污染而遭到开罚的纪录。

“透明足迹”计划是台湾环保团体绿色公民行动联盟(简称绿盟)发起的行动专案,计划原理说来简单直白:透过追踪企业污染数据、捞取即时监控资料,抓出环境污染的凶手。

看着污染找凶手,这还困难吗?在台湾蓬勃的公民环保意识下,只要揭露污染,还怕厂商不成为过街老鼠?但在近年来几次重大环境案件中,污染元凶在众目睽睽下“搞失踪”的情节,一再上演:

2016年8月,台大公卫系教授詹长权在云林麦寮乡桥头国小许厝分校的学童尿液中,发现硫代二乙酸(TdGA)浓度偏高,怀疑与邻近的台塑六轻工厂排放的氯乙烯(VCM)有关。但台塑坚称学童体内数值异常与六轻无关,主张检测结果受到汽机车排气、清洁剂、杀虫剂、二手烟,甚至“吃太多蛋”等诸多外在因素干扰,不能证明是六轻责任。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