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书市日渐媚俗,他为何视培养编辑为第一要务?

一个成熟编辑的养成过程其实相当漫长,“花个五年十年是很正常的事,”郭重兴认为编辑力是重要的文化资产。

那天下午新店下大雨,滂沱雨势劈哩啪啦像用炸的,从大坪林捷运站走到读书共和国那栋楼,膝盖以下裤管湿到会滴水,不过还好到郭重兴的冷气办公室后,没多久倒也干了。外头雨声沙沙,郭重兴谈兴十足,讲他大稻埕老家当年富豪级的阿公,讲他喜欢的书跟作家。他提到日本小说家藤泽周平(Shuhei Fujisawa)、美国侦探小说大师钱德勒(Raymond Thornton Chandler)、英国小说家勒卡雷(John le Carré)等人,他说,想成立一家专出华文小说的出版社。

那是我第一次跟他见面,2011年。

他办公室里的桌椅橱子全是台湾木制古董,细致中看得到岁月斑驳,那氛围跟他不论来者何人,开口必先满口台语的风格颇为相配。他说起台语有那么一点自顾自的调调,对方未必全都听懂;不过他会自由切换,该讲国语时还是讲国语,否则,有时我还真担心他跟那位祖籍上海的太太会沟通卡卡。

“他想的不是小确幸,而是大格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