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香港国际电影节至今已成立41年,眼光开阔,节目完备,对本地、东亚地区的电影节以至电影业有着重要影响:在世界尚未深入认识亚洲电影的80年代,它已经推广了许多亚洲的佳作——如陈凯歌的《黄土地》;之于香港电影,它一直积极策划特备环节,让各地影迷发现本地影片的沧海遗珠;亚洲地区许多后来成立的大型国际电影节,也视之为参考对象。
尽管如今亚洲各地电影节林立,香港国际电影节却总能在经典与新作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多个单元保证选片多元化,作者电影,纪录片与 cult 电影互不干扰,国际化的选片眼光也从电影帝国到欧亚小国,遍布全球(最主流的港片《春娇救志明》,到罗马尼亚新浪潮的大师新作《耐人寻味的追悼晚餐》,以至长近13小时的修复经典作《勾魂13》,这里统统在列),难免有台湾和大陆观众在节期专程访港,因为香港国际电影节的选片手法,与两岸其他地区真的有所区别。
我们与加入香港国际电影节30多年的现任艺术总监李焯桃访谈:一个成功的国际电影节到底怎样办?茫茫片海,节目策划团队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电影节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