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放弃台北本位主义,打造一个独树一帜的地方影展

放眼亚洲,没有一个影展将自己定位为艺术纪录片展,也唯有如此,在全球数千个影展中,才能有特殊性,进而让世界看到你。

影展是电影专业人士、电影爱好者心中的年度盛事,在台湾,除了规模最大的金马国际影展,全年从头到尾,还有为数众多、规模大小不一,主题也各异的官方或民间影展,乍看之下影展就像台湾大街小巷遍布的咖啡馆,选择多到让人眼花撩乱。

但是其中过半的影展,还是集中文化资源丰沛的台北市,每年台北人在接受金马国际影展与台北电影节两大影展的洗礼之外,仍旧有许许多多上院线的小众电影、片商影展等电影可以享用;相较之下,地方城市的居民确实少了很多主流电影之外的选项。

这几年各地方政府纷纷举办地方影展,正是看准这块缺口,资深电影策展人游惠贞直白地指出:“每个地方政府都想举办吸引大众、轻松有趣的活动,电影是亲和力强的媒介,所以影展便成为热门的选项。”立意或许良善,但是如何让影展不像年底各地跨年时施放的烟火,变成一场热闹却难以累积文化能量的活动?就成为各地方影展策展人的头号任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