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黄伟豪:林郑月娥当选,民主发展的双刃剑

今次的选举明显是温和对强硬,包容对撕裂的治港路线之争。

林郑月娥,以比梁振英五年前的689票更高的777票,成功当选为下任的香港特首。这埸选举瞩目的地方,绝非只是个别候选人之争,更是中央对香港管治路线的一种公开表态。香港的特首选举,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小圈子”选举,只有被中央“钦点”的候选人才可以成功胜出。这次的选举结果及胜出的票数,意味着中央比五年前更坚定地支持现有的强硬治港路线。

林郑月娥由宣布参选的一刻开始,虽然她和梁振英的政策未必全然相同,但因作风同样强硬同,已被称为“CY 2.0”(即“梁振英2.0”),被视为现届政府治港路线的延续。相反,另一位同时受关注的候选人曾俊华,则代表另一条治港路线。即使他的政纲有提及23条立法,但整体来说,他和林郑月娥最大的分别,是立场温和,主张建立共识及修补撕裂、捍卫香港人眼中的核心价值。值得留意的是,曾俊华及林郑月娥两位候选人,在其他方面均十分相似。他们同是现届政府的问责高官,也是政务官(AO)出身,同是建制派的候选人,同样取得中央信任,和有相当的工作能力。在政治立场上,他们两者同样保守,均没有承诺会在任内推翻由人大常委会定出的8.31框架,为香港向中央争取真正的普选。

治港路线之争

所以,今次的选举明显是温和对强硬,包容对撕裂的治港路线之争。大部分的民意均走向曾俊华的一面,足以证明不少市民,特别是中产和专业人士,也厌倦了过去五年的分化与撕裂,希望社会能重回正轨,走向共融及和解。可惜,选举的结果却刚刚相反,使不少曾的支持者感到沮丧与失落。今次中央不惜在回归以来,首次在特首选举中逆民意而行,甘愿放弃一个深受市民支持的候选人,而挑选一个不受欢迎及极具争议的候选人为特首,给港人发放了一个十分清楚的信息。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