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杰伊:封杀翻墙?国家主权如何降临互联网

诸项手段相辅相成,反映了一个完整的目标——对“中国互联网空间”的实体化、国家化。

1月22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开宣布:即日起将打击私自建立VPN(虚拟专用网络)“开展跨境经营”的行为。VPN相当于在中国和国际网络间连接了一座“隧道”,从而绕过当局架设于网络出口路由器(router)的GFW(防火长城)。由于设置VPN的操作相对简单,近年来这一工具成为了中国网民“翻墙”的主要选择。因此,工信部的消息一时间再次将中国互联网管制推向风口浪尖,甚至有人认为,翻墙“将成历史名词”,在中国大陆穿越GFW将完全禁止。

长期留意中国网络政策的观察者会发现,此次的消息并非突如其来。中国政府对VPN的控制已有时日,至少自2015年初起,中国内外的不少VPN服务提供商就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冲击。根据工信部要求,在中国境内提供VPN经营服务,必须登记注册,并按照中国有关规定,在必要之时向政府提交数据。不过,在现实层面,大多VPN提供者未必会真的配合政府监管,而出于政治敏感性,中国境内的VPN提供者大多将其冠以他名,提供所谓“音乐服务”、“游戏加速器”——业者、用户彼此心照不宣。

部分中国网民甚至认为,GFW只是某种“国民素质过滤器”,用于阻止“文化水平较低”的网民接触国外信息而遭受误导或煽动,“真正有水平的人”并不会被“墙”所限制。2016年初,一些中国网民“出征”蔡英文等台湾政治人物的Facebook页面,受到共青团中央微博、人民日报微信等官方社交媒体帐号的鼓励,某种程度上增强了“翻墙默许论”的印象。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