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表态挺同的陆生与“426”,同时颠覆两种污名

“陆生”已借由在地生活,产生了与台湾的真实连结,默默翻转“只管好自己”的刻板印象,也向社会清楚标志自己。

图为2016年11月28日,台湾同性婚姻公听会第二场,场外有同志集会。
图为2016年11月28日,台湾同性婚姻公听会第二场,场外有同志集会。摄:徐翌全/端传媒

12月6日,一位世新大学陆生,设计了一张“我是陆生、我挺平权”的海报,邀请其他关心婚姻平权的陆生伙伴,参加12月10日同志平权游行,身体力行地支持身处结构弱势的同志族群。

然而一些同样来自于大陆的同学,却在她的FB上留言,质疑她“凭什么代表陆生”,反对她使用这个标语参与游行。许多陆生与台生加入这场论战。他们争执的,并非是否支持同志婚姻,而是“被代表”的问题。质疑代表性的人,可能是支持但不想表态,或本来就对反对同性平权的主张。除此之外,也有陆生认为,已经受够在大陆到处被代表,“我一个中国人,从匪区逃来这里念书,又要没事被代表,我何苦?”

“被代表”的焦虑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