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承蒲是台湾新北市“忠春参药行”老板的媳妇。她原本是护理师,第二个孩子出生后辞职回中药房,加入夫家这份事业。除了传统的业务,忠春参药行还发行了一支App,可以查方剂、查药材,一派“老传统大踏步进新时代”的姿态。
“你知道哪个是哪个?”接受访问时,古承蒲指着黄耆和甘草“考问”起记者。不要说记者和一般民众多半认不得,在学校曾修习中药——现行规定是16学分的合格药师,也容易搞混长相类似的黄耆、甘草、防风、党参;更分不清何首乌、熟地黄、干生地。在我们眼里,它们都乌漆麻黑的。
“但是我们就是知道,”古承蒲说,对中药房工作、学习多年的从业人员来说,即便黄耆、甘草都斜切片后,别人觉得“差不多”,他们就是知道摸起来有多不同,软硬、毛细孔及切后的纹路差异都很大。何况每天调配药材,一次从百草柜中抓出15、20味药,不同西药读对药盒、品名,中药总要认得了药材,才能辨得出有没有抓错药、漏抓药。经验老到的中药商,也能立即分辨药材好坏,连中医药学院的教授们,也都得时时谘询老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