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在香港,为残疾人士建一间院舍到底有多难?

已等待12年的家庭呐喊:“政府遗忘我们了吗?”政府院舍杯水车薪,没地,还是没规划?除了漫长等待,这些脆弱的家庭还有什么选择?

又一个星期一的清晨。5点45分,骆爸爸顶着睡意,从床上挣扎爬起来。朦胧中听到睡在另一卧室的儿子已经醒来,他必须快点赶过去,替儿子换尿片、上厕所。

他走到客厅,儿子骆展鹏已经用双膝跪着走了出来,看来今天心情不错。展鹏是重度智障人士,今年27岁,智力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由于大脑损伤,几乎不能说话,也不能站立或行走,但高兴的时候,他会鼓足劲,用膝盖支撑着,走几步。

27年了,有力都变无力了,他重了,我们也老了。

智障人士骆展鹏的父亲

智障人士骆展鹏的父亲



和往常一样,骆爸爸马上扶起儿子。他今年58岁,患有严重骨刺,体重69公斤,而眼前的儿子,不知不觉已经长到了82公斤,要独自扶起他,实在吃力。他从儿子背后伸出双手,穿过儿子腋下,兜着他,两人贴在一起,慢慢挪动进厕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