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香港文学生活馆开幕。那是一个五百呎不到的空间,室内的梁柱都涂上了绿色油漆,柱与柱之间的雪白墙壁好像一个被绿色线包围的正方格。这里的梳化是绿色的、展示柜也是绿色的,而书架则是一排一排白色的、排列整齐的四方格。馆内空间被划分作三个正方形:最大的方形是活动区,其余两个小方形,一个是工作区,一个是放了梳化、书架的休憩区。推门内进,人在其中,好像走进一张干净的原稿纸。
这是香港文学生活馆(后称“生活馆”)理事谢傲霜的朋友的室内设计,灵感承袭自生活馆的标志,那是谢傲霜另外一个朋友、设计师刘小康的作品:一个四方框,四边由四笔“一”字组成──或者可以看成是四个互相指向、循环流动的箭头。他的设计取材自原稿纸上的四方空间,写作人闭门写文章?并不,生活馆希望喜欢文学的人自四面八方前来这里聚会,于是,他在标志那个方格的四个角落都留了空际──让人走进来,无论是文学,还是香港文学生活馆,都不是闭门、密封的空间。
这是生活馆自我期许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