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台湾“大大学”并“小大学”,是少子化危机的万灵丹?

每所学校不论大小规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价值”,看数字绩效、计算得失的大学整并,只能用“粗暴”二字来形容。

台湾“大大学”并“小大学”,是少子化危机的万灵丹?
国立清华大学校景。

2016年4月24日,在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礼堂外,几十位学生一字排开,其中有人拿着写有“先沟通再投票”、“暂缓并校程序”的海报或白布条。不少学生以口罩遮住了自己的大半脸孔。

“今天的清华大学是一所穷得只剩下钱的学校!刚才校友的发言、长官的发言你们都有听到:合并能有多少钱!校友捐了多少钱!只要有钱,你就是这个学校的主宰者。”

扩音器里传出领头抗议的学生激昂的声音,他身旁站着一位女学生,双手举着前校长梅贻琦的黑白照片。梅贻琦在北京和新竹两度担任清华大学校长,被誉为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