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菲律宾总统杜特地自六月就职以来,因“反毒战”成为国际焦点,其口无遮拦的作风,更多次引起外交风波。杜特地在东盟高峰会前夕辱骂美国总统奥巴马为“妓女之子”,令美方取消原定的两国总统会面,惹来《经济学人》上周一改其正经论政风格,以“去他的外交!(“Fuck diplomacy!”)”为副题,撰文调侃杜特地的出格言论。但七月底的民调显示,菲律宾民众对杜特地的信任度逾九成,在中低收入以及低收入阶层间的信任度甚至高达92%,显示其民望未有随著他接连失言与反毒战引发之争议所累。
同时,外媒也分析杜特地上台预示美菲关系的转向,例如他主张与中国就南海争议谈判、要求美国特种部队撤出南部棉兰老岛的反恐前沿、单方面宣布停止参与美方主导的南海联合巡逻,甚至计划向中俄两国入口军备等。但杜特地在媒体上的“狂人”形象,除却哗众猎奇的色彩,其实更准确地体现了菲律宾以至东南亚国家对待中美争霸下的外交务实主义,同时折射菲律宾社会渴望脱离美国“后花园”宿命的民意所向。
> 但杜特地在媒体上的“狂人”形象,除却哗众猎奇的色彩,其实更准确地体现了菲律宾以至东南亚国家对待中美争霸下的外交务实主义,同时折射菲律宾社会渴望脱离美国“后花园”宿命的民意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