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立法会选举尘埃落定,挟不公平的选举制度,建制派再次输了民意,却在议席数目占优。不过,70个议席之中,非建制派仍占30个议席,重大议案的 “1/3 议席否决权”,以及能阻止修改议事规则的“分组点票否决权”,仍牢牢控在非建制派手中。非建制派与建制派双方得票率维持在 55:45,经历了政改争议、雨伞占领运动、拉布、反拉布、反占领运动、旺角冲突,及双方大量动员的两年后,这次选举显示,双方的政治实力对比仿佛又回到原点,依然是谁也胜不了谁的状况。
然而笔者认为,目前情况胶著,反而有利大局,因为这正好能给予香港亟需的缓冲时间,让各方(特别是北京)放慢下来,重新思索究竟我们是要继续步向长期斗争的不归路,还是趁尚有转圜余地,重启谈判。
立选结果避开严重冲突
首先,若今次立法会建制派大胜,冲突升级势必难免。自政改争议展开以来,白皮书、8.31决定、周融的反占领运动、梁振英斗争为纲的处事作风、Vote Them Out 的呼吁、陈文敏任命事件、铜锣湾书店负责人“被失踪”事件,以至最近的立法会选举有候选人因政见被禁止参选,及选举前后传出候选人被恐吓的消息等一连串事件,处处可见北京的身影及其在港代理人的各种操作。中央仿佛正以全面掌控香港为目标步步进迫,“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几成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