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开学后,香港大学半山腰上已有102年历史的仪礼堂,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JMSC),二楼的一间小课室,每周都有一个夜晚人头攒动。
这是资深新闻人钱钢的《中国新闻史》课堂,从1949年中国人民共和国建国讲起。钱钢今年63岁,板寸短发略见花白,平日总戴着金属框眼镜,斯文温和。从解放军军报记者开始,他从事新闻采编近40年,曾以1976年灾后亲身经历和1984年重访写成《唐山大地震》,被奉为经典。2003年,50岁的钱钢来到香港,加入成立才4年的JMSC,担任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在那百岁小楼中,围绕中国新闻与历史,教课、研究、写作,转眼已经13年。
《中国新闻史》2011年开讲,是门小课,每个学期,大概二三十个新闻系研究生选修。但每次上课,本专业学生、外校来的旁听者,上届乃至上上届的毕业生组成的听课队伍远超选课人数。而钱钢在JMSC开的暑期新闻史通识课程“通传媒、识中国”,几乎香港主要传媒的中国组记者、编辑,甚至主编,都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