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梁启智:黑马朱凯迪刘小丽是怎样练成的

如果我们把“黑马”理解为“颠覆候选人”的话,或可展开一个更阔的讨论……

梁启智:黑马朱凯迪刘小丽是怎样练成的
朱凯迪已多达84,121票当选,于今届立法会选举成为票王。

朱凯廸于今届立法会选举成为票王,传媒比喻为“巴基之星”,即早前在一场赛马中后来居上大胜的马匹。因为朱在刚参选时民调支持度极低,没有人想过获八万票大胜。我一向不喜欢用赛马来比喻选举,因为这样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每日民调支持度的高低,而非候选人本身,更遑论背后的社会大势。如果我们把“黑马”理解为“颠覆候选人”(Insurgent Candidate)的话,或可展开一个更阔的讨论。

所谓的“颠覆候选人”,常见于美国总统大选评论。他们都有几个共通点:本来名不经传,开始时民调远远落后,但在竞选过程中成功激荡人心,被理解为代表新的价值和态度,支持度爆发性地上升,最后无论成功当选与否都会被誉为牵起了政坛革新。以美国民主党为例,2004年的迪安,2008年的奥巴马(欧巴马),和2016年的桑德斯,都是“颠覆候选人”的代表人物。

要讨论“颠覆候选人”,先要明白颠覆必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当传统或主流的候选人让人感到乏味的时候,新人才有机会突围而出。希拉莉(希拉蕊)两次出选都受到严峻挑战,就是她的形象太不讨好,也太过亲建制,让挑战者有很大的空间把自己营造为另类选择。民心求变也是重要因素,2008年时在任总统乔治布殊(小布希)的民望极低,大家都想有耳目一新的选择,奥巴马比希拉莉就要吸引得多。来到2016年,总统奥巴马民望越来越高,民众求变心理没有那么强,奥巴马和希拉莉又是好朋友,桑德斯的挑战虽然十分之强,却未能如2008年的奥巴马一样把希拉莉拉下来。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