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评论| 邓键一:社交网络令年轻选民越趋支持“网络活跃候选人”

数据显示,年轻人主要以社交媒介为接触候选人资讯的主要来源,接触到不少“网络活跃候选人”的正面资讯,从而倾向支持他们。

邓键一:社交网络令年轻选民越趋支持“网络活跃候选人”
刘小丽在2016年立法会选举参选九龙西,以选区内第三高票(非建制派第一高票,38183票)当选。

如果由提名期结束算起,各候选人的竞选工程,已经进行了将近一个月。而竞选工程的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各电子媒介举办一个接一个的选举论坛。今届名单特别多,加上“公平时间原则”的限制,论坛冗长,候选人之间难有深入辩论,已经是普遍认同的情况。个人观察所见,实在不多观众会认真看完一场选举论坛,更遑论要尽看每个电子传媒机构的选举论坛。

不过,今届选举特别出现了一个现象,是去届选举较不常见的。鉴于观众远离了冗长的辩论,一些在社交媒介比较活跃的候选人会在 Facebook 上载与自己相关的节目片段。例如郑松泰直线抽击何君尧;刘小丽指狄志远为“狄志软皮蛇”等片段,都在 Facebook 广泛分享。这一方面让选民知道自己的立场和政见,同时,上载的片段难免经过删剪,只把候选人最占上风的一面表现出来。可以想像,对不太热衷政治的受众来说,他们在 Facebook 看到的选举论坛剪辑片段,可能就是他们接触的大部分竞选内容。

所谓竞选工程,其实就是传讯工程。而上述现象,可以理解为传讯媒介与传讯内容的关系产生了变化。当受众远离了电视播出“原汁原味”的选举论坛,转向透过 Facebook 收看个别候选人剪辑过的片段,他们对该候选人的印象,也很可能略为正面。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