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按:2016年香港立法会选举将至,研究机构“思为策略”将于《端传媒》撰写一系列文章,以收集得来的线下和线上数据,分析各区选情,提供传统滚动民调以外的视角。惟由于研究团队的运算资源有限,除了第一篇(九龙西选区)有候选人的 Facebook 不重复互动人口的长期追踪分析之外,其余数区皆会改为分析各候选人之间,Facebook 不重复互动人口的重叠度,尝试分析各候选人在网络的互相影响关系。

今届立法会选举名单数目众多,调查机构在进行任何传统民意调查工作时,调查员读出冗长的候选人名单已需时甚多,受访者未必有耐性听毕完整名单后才选择,故常出现结果大起大落的情况,亦因此得出的数据也未必能作准确的进一步分析。然而,在当下的选举工程中,从事政治的朋友最需要评估的,其实是不同候选人的“选票可能流向”。举一个例,建制派的长年支持者,相对难接受泛民主派、本土派的候选人,但他们可以选择投票予同一选区的其他建制派候选人。
在过去的日子,从事政治的朋友一直都缺乏稳定的方法,去评估不同候选人的“选票可能流向”。但当竞选工程进入尾声,各阵营都已展开了最后一波的宣传,他们心中只会剩下两个问题:“我要从谁的身上抢票”跟“谁会抢走我的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