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一场难以政治正确的“跨性别如厕之争”

在依然是两性建构的社会里,厕所除了解决生理问题,似乎还面临着更多的使命和争议。

一场难以政治正确的“跨性别如厕之争”
中性厕所近年在美国推广迅速,多个城方响应。美国西雅图一间高校的学生为厕所贴上「性别中立」的贴纸。

眼前的这间厕所看上去跟其他厕所没有什么区别:门可以从内部锁上,室内宽敞,设有洗手池,风干机,抽水马桶和为护理婴儿用的折叠平板装置。不同的是,这间厕所需走到过道的尽头左转,显得有些隐秘,此外,每一个隔间的门上都贴有“男/女/轮椅”的醒目标识。

这是华盛顿乔治敦大学的跨文化中心新设立的中性厕所。中性厕所,又称通用厕所、无性别厕所或者性别友善厕所,是没有性别之分的公共厕所,适合男、女、各种性别的人士使用。华盛顿地区是美国目前立法推行设立中性厕所的地区之一。

如今,美国已有超过150所大学院校在校园内设立了中性厕所。费城、西雅图、旧金山、加州西好莱坞和纽约这样经济发达、自由派力量强大的城市,中性厕所更是在全市内得到推广。更具标志意义的是,白宫于2015年4月9日宣布,在其艾森豪威尔行政楼内新设置“中性厕所”。政府雇员与访客可以根据“自己认同的性别身份”使用白宫的厕所。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