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个时代热火的话题,可能在另一个时代不知不觉就失效了。“后殖民”之于香港,就是这种话题。曾几何时,香港文化界几乎都在讨论“后殖民”——自1980年代中英双方开始就香港前途谈判,人们开始关注香港人的“文化身份”,到九七前后,出现“文化身份”讨论热潮,并引起文化界对香港“后殖民”状态的探索。所谓香港后殖民状态,最直接是指香港在九七回归后的状态,但更深层的意义,自然是希望反省(甚至超越)香港在九七之前的“殖民性”。
陈炳钊正是在这样的思想背景下一路成长的香港小剧场导演。1988年他创立了实验剧团“沙砖上”,风格前卫试验。1997年,他同人一起创作《飞吧!临流鸟,飞吧!》,探索香港人的文化身份,被喻为“九七剧”代表作。后来他加入香港负盛名的剧团前进进,将前卫形式与时代精神和本土文化相结合,开垦多年。可以说,他是香港最重要的小剧场导演之一,由1980年代至今三十多年的创作,虽然当中有不少转折,但大体都与香港人的“文化身份”追寻有关,并因此断续处理香港的后殖民处境。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听说陈炳钊将已逝香港作家也斯的经典小说《后殖民食物与爱情》改编成为剧场演出,几乎是意料之中。
戏剧:后殖民食物与爱情 主办:前进进戏剧工作坊 小说原著:也斯 / 改编及导演 陈炳钊 演出日期:20-24/5/2016 7:45pm 演出地点:香港文化中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