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文革在香港中学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中史教师告诉你

何以香港学生给人印象就是不谙历史?63年前的报告仍是今日文史教学的基础?本土思潮兴起与中史课程编排有哪些关系?

文革在香港中学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中史教师告诉你
香港中文、中史教师陈仁启。

作者引言:早在将军澳被张德江“视察”前的两星期,我来到了教协(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将军澳中心,交通相当畅顺。推门进去,就见一个坐满的话可容六七十人的空间,左右两侧都有一个个房间。“我约了陈仁启老师……”向办公室职员查询着。职员答曰:“他在四号室。”四号室,穿红色polo、一身悠闲服的中年男子,应该是陈sir了。完成了颜纯钩、关梦南专访后,我设想未来香港文学,会不会出现写文革的历史小说。得知陈sir任教的学校,学生屡获各类文学奖,在港岛属名校,写作风气极盛,加上陈sir兼教中文与中国历史,并有在报章发文批评教育局的中史教学政策,要问香港文学创作的未来式,要问文革有没有可能成为未来香港的写作题材,继而追问文革在香港的中国历史课程教学所占的位置如何。

香港中文、中史教师陈仁启。
香港中文、中史教师陈仁启。

买《毛语录》教授残酷政治事实

在高中中国历史课程里,大致有两个时间甚短、篇幅甚长、文凭试经常问到的历史,古代史有秦朝,近代史有文革:“文革是很特别的。”陈sir说,文革历史在课程里,施教大约十个课节共两三星期:“现行的高中中史必修课程分两部:甲部是上古至鸦片战争前,乙部是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乙部课程通常都排在中四下学期至中五上学期施教,每间学校都可自行编配。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