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白素套装与俐落黑裤,蔡英文在国人瞩目下从总统府走出,脸上挂著笑容,抿著庄重。这场演讲很蔡英文──没有太多动人文采,没有“633”之类的数字愿景,结尾更无任何“万岁”口号。她就是朴实地勾勒现实问题,陈述作法;回应她说的“人民选择了新总统、新政府,所期待的就是四个字:解决问题。”
问题很严峻。蔡总统洋洋洒洒罗列了11个艰巨挑战,提醒大家,我们这个世代握在手中的并非一副好牌,需要大家一起来扛。苦涩开场、言词无华,演讲一如讲者身上衣著,召唤的不是胜利的激情欢庆(典礼前甚至把喜庆色的舞台都换掉),而是国之将危的信任与承担。
她到底说了什么、漏了什么?本文沿四个轴度分析:一,从国家形构的角度,看她对“转型正义”与“原住民”的著墨;二,由蔡英文面向“青年世代”的诉求,分从内阁组成、左右政治两个角度提出质疑;三、阐述“同理心”对于建构“安全感”的角色,以及情绪在当代政治的意义;最后,将把前节对“情绪”角色的看法,延伸到对沟通对话与民主深化的讨论,并诠释蔡英文所提“对决 vs 对话”这个对比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