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内容

520就职国宴,算得上“台湾料理”代表作吗?

对比昔日裕仁皇太子来台御宴,520这份强调“在地得时”的菜单,隐然透露的却是过去五年来被“食安风暴”摧残的台湾人与餐饮业。

520就职国宴,算得上“台湾料理”代表作吗?
台湾一间餐厅内,侍应正在准备晚宴菜色。

新政府还没有上台,就为她的人民定义了这个2007年的牛津字典年度单字,一个法文字locavore。local指“当地的”、 devour是“贪吃”,台湾的新政府这样解释中文的意思“在地得时”,如果用台湾人惯用的福佬话发音说“得时”,会更精准,更有意思。

认真说起来,locavore的法文真意,或者说它被造字的意义是“本土饮食”,可追溯到1989年义大利人卡罗・佩屈尼(Carlo Petrini)发起的新饮食运动风潮“慢食”有关,也贴近于英国环保人士派克斯顿(Andrea Paxton)在 1990 年提出的食物里程(food miles),用来描述食物从生产地到消费者的餐桌所经过的运输距离,为了减少碳排放量所发起的运动。

这些讯息却让我回忆起大学时代岛屿风起云涌的各种运动,其中影响深远的是1988年的“520农民运动”,一场为了抵挡加入GATT(关税暨贸易总协定,WTO的前身)的运动,也是这场运动具体化了台湾解严、解除报禁,在二次大战之后国民党统治台湾的松动,同样的,战后全球工业化四十多年的隐患正式浮上台面,一座海岛,一个永远必须向海洋发展扩散的社会,随时与全球接轨的环境,与国际同呼吸。


本刊载内容版权为 端传媒编辑部 或相关单位所有,未经端传媒编辑部授权,请勿转载或复制,否则即为侵权。